2025-02-20 14:08
热度 0

以太坊宣布新框架Open Intents Framework,L2为什么还要谈扩容?

摘要
2 月 20 日,以太坊基金会宣布推出宣布推出 Open Intents Framework,由以太坊生态各个领域的 30 多个团队推动,实现全生态互操作性加速发展。据 EF 官方表示,这是一个模块化

2 月 20 日,以太坊基金会宣布推出宣布推出 Open IntEnts Framework,由以太坊生态各个领域的 30 多个团队推动,实现全生态互操作性加速发展。据 EF 官方表示,这是一个模块化、开放的框架,旨在让任何链都能无缝将意图传递给用户,并提升跨链用户体验。

显然,EF 的这一新框架旨在推进其 L2 生态之间更进一步的流动性整合及费用降低。而近几个月来,关于「L2 反哺 L1 能力」的讨论十分频繁。由于 ETH 价格表现持续疲软,市场上关于以太坊生态经济格局的不满情绪愈发强烈,许多人认为 L2 作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也无法完成对 ETH 本身的价值捕获。

L2 危机,不止于「反哺」

L2 反哺 L1,帮助 ETH 实现价值捕获,这是加密行业在过去几年对以太坊生态未来几年的主导想象。然而过去一年以太坊 L1 的「收租情况」却与大家最初的愿景相差甚远。

Arbitrum 为例,其向生态内的 LAyer 3 平台收取 10% 的手续费,而其本身作为 Layer 2 平台却只向以太坊支付 2% 的费用。而在 BLOB 机制上线后,L2 的平均运营费用更是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受到 Solana 生态的强劲冲击,整个以太坊生态的疲软表现更是直接地体现在了整个 L2 板块。据 L2Beat 数据,L2 总 TVL 自去年底开始便持续下跌,其中仅在 2 月初的一周时间里,OP、ZKsync 及 Starknet 等头部 L2 TVL 便下跌了约 5% 左右,L2 板块的脸上活跃度与 Gas 消耗也跌至冰点。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EF 仍然在近几个月坚持推行 L2 的扩容路线与升级。在近日的官方博客中,EF 宣布以太坊 Pectra 网络硬分叉升级计划将于北京时间 2 月 25 日 05:55 在以太坊测试网 Holesky 上线。Pectra 也是继去年 Dencun 后的又一重大升级,其主要目标就是改善 L2 生态的扩容能力。

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即便是在 blOB 的助力下,L2 仍然面临着费用争夺的问题。去年 10 月,ScroLL 开启 SCR 空头认领,以太坊网络 blob 费用瞬间被推高至 4.52 美元,达到数月以来的高点,而随着 L2 活动放缓,blob 费用又迅速回落至接近零的成本。

此前,blob 费用大幅上涨的情况已经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去年 7 月 L2 活动激增期间,另一次则是在更早的 3 月,blobscriptIons 铭文潮火热期间。

有研究员分析指出,blob 费用增加对以太坊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更昂贵的 blob 会导致向网络支付更多的 blob gas,但同时它们也在推高用户在 L2 上执行交易和转账的成本。而从实际情况看,每当以太坊生态活跃度较高时,blob 这一扩容机制几乎是形同虚设。

另一方面,blob 空间的争夺战也让 L2 龙头、「以太坊唯一希望」的 Base 感受到巨大压力。

今年 1 月,Base 联创 Jesse 在推文中表示,L2 的增长已受到 blob 费用限制的严重影响,一些由日常需求驱动的压力使得网络费用出现周期性价格飙升。值得注意的是,Jesse 自去年 9 中旬起便一直在强调解决扩容问题是 Base 当下的工作重点,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非依靠以太坊网络的原生机制。

今年 1 月,polynoMialfi 联合创始人 gauthamzzz 在博客文章中提到,以太坊 L2 正面临严重瓶颈,目前 55% 的 blob 空间被少数几条 L2 完全消耗掉,按照当前 L2 的增长趋势,以太坊 L2 生态将在 2025 年 5 月达到最大容量,届时若该问题还未得到解决以太坊生态将面临崩溃。

《Blob 空间不足,以太坊 L2 也在崩溃边缘?》

当前,以太坊每个区块仅有 3 个 blob,而现实情况则是数十个 L2 在争夺这 3 个宝贵的存储位置,这就好比数十个不断发展的城市在争用一条仅有三车道的高速公路。

当前,blob 的平均使用率已接近 100%,而这些 blob 存储的使用量高度集中于 Base 等极少数头部 L2 中。更多 L2 要么没有人用,要么就是在有热度时呈现出超高的交易成本。许多社区成员认为,即便在 Pectra 升级后,每个区块的 blob 数量由 3 个增加到 6 个,也很难挽救当前的 L2 困境。

「L2 互通」能解决问题吗?

在这样的背景下,「L2 互通」就成了解决缓解危机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这可以解决以太坊生态流动性割裂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将头部 L2 的存储需求均摊出来,分给有需求的其他 L2。

去年 5 月 Vitalik 就曾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去中心化(无操作员、无管理)协议,用于将资产从一个 L2 快速转移到另一个 L2,并将其集成到钱包的默认发送界面中。但在对任何花哨的玩具过于执着之前,先做好基础工作。」Vitalik 称,当前最大的用户体验问题是 L2-Verse 感觉不够「像一个统一的以太坊」。

今年 1 月,Vitalik 再次在博客文章强调 L2 之间强化互操作性的必要性。他表示,L2 面临两个主要挑战:规模、异质性挑战,除了提升 L1 和 L2 的硬件扩容实力外,各 Layer2 和钱包之间还需要加速改进并标准化互操作性,使以太坊更像个「单一的生态系统,而不是 34 个不同的区块链」。

然而现实情况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在众多已经上线的 L2 中,大多数 L2 已发行了自己的原生代币,这意味着这部分 L2 在经济层面已经与 ETH 以及以太坊生态间接脱钩。换句话说,当前的大部分 L2 盈利模式仍以「卖币」为主,而非像 Base 这样单纯依靠排序器费用创造收益。

这使得大多数 L2 在未来的「经济利益对齐」问题上,会优先选择考虑自身代币的价值捕获,更趋近于与其他 L2 保持竞争而非共享关系,对 ETH 本身的「朝贡」则更是趋于表面文章。在实现「大一统政权」的道路上,以太坊这个分封王朝似乎没有太多强劲的筹码,「L2 互通」的实际成果还需要等待时间验证。

声明:文章不代表神经日报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当前页面地址:https://www.nervedaily.com/zixun/86202.html
回顶部